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

學習心得

心得:
  「經濟」兩個字源自「經世濟民」ㄧ詞,為「治理現世、救民於水火」的意思。經濟學一門與「政策」是密不可分的學問。每個單元從日常生活的例子說明經濟學上的術語,讓讀者了解到經濟學不僅與我們極為親近,而且還提供一個非常有趣的分析事物的角度,那就是「在預算限制之下,求取最大的效用」。原來經濟學最大的課題,便是追求效率。而此效用卻未必是個答案,因為每個人對於需求是不同的,所以將效用最大化也就有了不同的選擇。
  經濟學主要是從學術的角度去了解世事。由於它所涉及的範圍廣、解析的層面深。原本對經濟學的專有名詞有恐懼的我們,以為內容會很複雜,可是老師他改變了教學方式,讓初學者能夠淺顯易懂。而這門課得到許多社會經濟相關資訊,暸解了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的區分,對全球的經濟成面也有了些概念。
  選擇這門課的主要原因是想學習總體經濟學,它讓我清楚的涉獵到國際間景氣情勢的新聞,和局勢分析,這當中提到的就業失業的問題,以及一國內生產和產出的種種常識,是我最想得知的內容,所以學習上來說,我很投入。
  此課程有區分為授課及討論,有討論的時間安排,這對我們的學習效果來說是非常好的一段時間,有討論的過程,自己才可以從中發現是否完全吸收課程內容,能否融會貫通?台灣的教育,幾乎都是老師在台上講授,學生只有默默吸收,難以激盪出學習的火花。西方教育則是鼓勵同學多發問、多討論,彼此可以相互學習。因此對於經濟學的課程討論,感到非常的難得,在與同學的相互討論及老師與助教從旁輔助下,可以發現彼此思考方式不同,可以傾聽到不同的看法,學習效果倍增。
  在學習經濟學的理論之下,我們仍是要回歸於關懷社會,畢竟每個專業領域終究離不開「人」,以人為本,彼此相輔相成。經濟學名言:「資源有限,慾望無窮」並在這樣的狀態下去研究人與經濟的關係,在同樣的環境下,而佛教則會探討所謂「慾望無窮」的本源,去分析識與根的關係。因此,看似領域不同,其實彼此相互融攝,學習的心態更要等同,不執一而擇。
  除此之外,如何將有限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?起初對經濟毫無概念,學習中會產生抗俱,但在老師的分析之後,發現經濟學並不難,只要有了基本概念,就很容易掌握到所要探討的內容,經由分組討論,讓同學提出意見做分析,達到學習的效果。因此,經濟和社會是息息相關的,所以經濟學是ㄧ門很有趣的課程,吸收很多知識。在課堂上也討論了很多現代社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,如:經濟不景氣要如何讓經濟上升?這是讓全球人民最關心的焦點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